法蘭克.赫伯特「沙丘魔堡」:在荒蕪與恐懼之中,造神(第三十三週)

你願意想像自己成為神嗎?成為一個符號、象徵,成為他們想要你成為、他們需要你成為,卻偏偏不是你想要成為的一切?可你若不成為神,你將被命運吞沒。

這是一本如此沈重地包裹了政治、宗教、人性醜惡、陰謀等成人社會的黑暗面的小說。僅僅是讀完了第一部,我就知道,這並不會是多數人喜愛的故事,繁體中文版僅僅出到了第四部便沒有下文也是合理(全套書共有六部曲)。故事和角色性格都相對複雜、內斂且不討喜,我幸運地在快要三十歲以前讀到,因此感到格外有趣且深刻。我很喜歡書裡描繪的權力的脆弱和命運的不得不。如同冰與火之歌一樣現實的是,你擁有的越多,就有越多可見與不可見的敵人。也為了保有既定的位置,有時明知道是陷阱,也無法避開,僅能盡力掙扎。

用哈利波特打比方的話,在一個有部分預知能力的世界觀裡,主角從一個被家人深深愛著、保護著的男孩,不得不成為半個哈利加上半個鄧不利多的概念。而越是後期,鄧不利多的比重越重,但那時命運已經無法停止下來,命運已經帶著主角來到無法回頭的地方。對於讀者來說,則是從男孩的沙漠異世界冒險故事,逐步轉換成宇宙權謀等級的政治諷刺小說。如果能夠接受這點的話,這部小說,僅僅是第一部的上下兩冊,就能夠在許多層面的意義上,打開另一種世界觀。

外星人類學視角下的缺乏與富足
如果要你想像一個和自己現在身處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星球,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星球?
作者想像出了一個沙漠星球,在那裡水是貨幣、是生命、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而主角來自一個從不用擔心水資源不足的星球。原本主角能夠緩慢地學習當地應有的禮節、文化,安全優雅地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當地人,卻因為命運,使他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觀察並學習,當地人如何運用水的概念來建立當地的價值觀,甚至在某些異常狀態下做出適當的回應。這比起少年冒險故事,讀起來更像是人類學家的日記,可以讀到當地人在怎樣的語境下使用水這個單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資源,而水的多寡又是如何決定了當地人的貧富與生存機會。

如果你所看見的不過是未來的倒影
某些人在食用故事裡的香料後,會得到預知能力。但是預知能力是不完整的,是將現有的所有資訊量排列組合後,一路畫樹狀圖到遙遠的未來,因此可以知道各種未來的發生機率、關鍵性的事件。唯一的問題就是,未來是會改變的,某些部分不變,某些卻會因為當下的決定而產生改變,因此假設真有一個所謂的未來,預知能看見的不過是未來的倒影,有些歪歪斜斜,甚至常常自行拉長縮短。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就變得相當重要。可是,在不知道未來的情況下,光是做與不做,就可以讓人猶豫半天,更不用說當你看見無數個做與不做所產生的未來逐一排列在你眼前的時候,沒有選擇障礙的人也變成選擇障礙了。不論預知到多遠的未來、看得多清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當下有限的選擇中作出決定,命運還是公平的,能夠預知的人在無數個未來裡試著找出道路而無法專注於當下,不能夠預知的人即使面對悲劇也是一往情深地活在當下。但對於沒有眼睛的人來說,有眼睛的人是神,對於不能夠預知未來的人,能夠預知未來的人就成了神。

當知識成為魔法的女巫們
故事裡有女巫,但女巫的魔法更像是縝密的知識體系、對於身心的高度控制力、系統化的預知與超前部署。在書中的許多緊急時刻,比起一般常見的打鬥場景,更容易讀到的是,角色對於當下情境、資訊量的分析判斷,幾乎是把後設地看待周遭情境當成一種超能力,也就是在當下保持冷靜用既有的資訊量做出最佳化的選擇。以讀者的感受來講,不那麼華麗和過癮,但卻很實際,比起所謂的魔法,不如說是把人類的極限打開,將人類感官和神經系統最大化地利用。

由於香料,女巫作為一個群體,也據此嘗試掌握未來,在各個星球上安裝了許多暗門,等待時機到來。以非西方宗教信仰者的立場,會覺得像是讀到了異星球陰謀論版本的聖經故事,可以看見宗教信仰如何藉由眾人成真,將眾人聚集起來,改變了一整個星球的命運。

在哪個故事裡都不快樂的哈姆雷特
如果發生了悲劇,誰不想復仇,但復仇之後呢?復仇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呢?人可以去愛自己的家人,去愛自己的民族,去愛自己的星球,也可以因為失去所愛,而悲痛不已,而想要尋求正義。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人所失去的又要如何衡量?作為一個人而言,作為一個家族而言,作為一個民族而言,作為人類的一員而言,或許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而主角做為一位知道得太多的人,每日都痛苦且清醒地活著。沒有傷害能夠逆轉傷害,但除此之外,又該如何是好?

在每一章節的開頭,都會有一小段後人對於主角的記載或史料,對照主角的內心觀點讀起來,總會令人感到諷刺。因為那些話語裡面的主角是幾近乎完美無瑕的,全然喪失了人性,可故事裡的主角卻是如此地脆弱、掙扎。對我來說,這是對於傳記故事的穿刺,從遠方看和從近處看,能夠看見的輪廓和細節或許全然不同,如果輕信遠方所見到的風景,只會將自己與他人拉開距離,把他人當成神,讓自己跪下,再也站不起來。

以下為黃沙色的文字摘錄書中特別有意思的句子們:

如果願望是魚兒,我們大家都會去撒網。(引自第65頁)
我讀得並不是很懂,這句話對我來說,有點像是謎語,本身就是一個完滿的故事。倒是可以解釋成人類如果有可以許願的對象,就會去許願,祈禱某種不知名的他人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他能夠學會一切。這一信念是今後一切學習的基礎。許多人不相信自己有學習的能力,更多的人則認為學習很困難。這種人數量之多,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而穆哈迪卻知道如何從每一次經歷中汲取知識。(引自第104頁)
主角學習的方式,其實和人工智慧很像,或者說是某種超級電腦,藉由正確的練習,他可以學會任何事物。但對於一般人來說,相信自己能夠學會,或許是學會的開始,因此如果不能夠相信,就無法堅持,將會在遇到挫折時輕易放棄,而放不放棄比起天份或才華,更能夠決定結果。

曾經被視為偉人的人必然會感受到自己頭頂的神秘主義光環。他必須明白群眾在他身上寄託了什麼想像、什麼希望。同時,他還必須具備強烈的自嘲精神,這是他心中不可或缺的唯一一種感受。沒有自嘲感,哪怕只是偶然偉大一次,也會徹底毀掉一個人。(引自第188頁)
我始終不太能夠相信任何偶像或偉人,我總覺得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多少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也多少都有做不好的地方。被他人如何覺得,只要知道主詞是他人,就不會動搖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甚至可以利用他人對於自己的想像。可如果把主詞搞混了,自己崇拜起自己,大概原本做得好的事也會慢慢變成做不好。

我絕不能害怕。恐懼會扼殺思維能力,是潛伏的死神,會徹底毀滅一個人。我要容忍它,讓它掠過我的心頭,穿越我的身心。當這一切過去之後,我將睜開心靈深處的眼睛,審視它的軌跡。恐懼如風,風過無痕,唯有我依然屹立。(引自第333頁)
我極度喜愛這段文字,歸根究底或許是因為我時常在恐懼,會因為恐懼而無法行動。若能不被恐懼癱瘓,在我的主觀視角裡,我或許就比較接近書中所描述的女巫對於自己身心的控制了。

你所鄙視的是什麼?只有知道這一點,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引自第343頁)
每個人如何看待他人,最終都只會回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戒之慎之。

然而,過天堂般的生活,通常要付出相對的代價。我們所付出的代價,與其他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完全相同------我們變得柔弱,喪失了強悍之氣。(引自第379頁)
沒有什麼事物是沒有代價的,寫在這裡提醒自己,如果有兩條路在眼前,請選擇難走的那條,幸福與否端看命運,但至少保持強悍。

書籍資訊:
書名:沙丘魔堡
作者:法蘭克.赫伯特
譯者:顧備
出版社:貓頭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