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喜歡的電影和小說
記錄今年看到的特別喜歡的書本、電影和影集。
今年最喜歡的段落:
Rachel Cusk的小說<<Kudos>>提及 jacaranda 的段落。
簡要地說,這種樹有極為短暫的花季,但是盛開的時候夢幻般的藍紫色,讓看過花季的人都想要擁有那樣的風景。要讓這種樹開花,需要種植相當長的時間。遺憾的是,當人們能夠欣賞這樣纖細的風景,卻無法為此花費漫長的時間在原地等待。
電影:
盜墓奇美拉(La Chimera) by Alice Rohrwacher
故事圍繞著一個有著童話般能力尋找古代墳墓的男人,他在失去所愛之後,繼續尋找著墳墓,遇見了一些人、一些事情,並且做出了某個決定。在這部電影裡最為美麗的,是那些藏在地底下的、已經被埋葬的事物,當它們被眼睛所看見、被空氣接觸,就再也不會回到原本的樣子了。但是,受到過去的吸引,本身是件孤獨且悲傷的事情,因為不論你如何努力,你也無法回到過去。一個人很難同時裝載對於不同方向的喜歡,也很難同時向不同方向前進,於是,他終究必須做出選擇。
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Desert of Namibia) by 山中瑤子
嚴格來說,不能說是有故事,但是有一個肢體動作豐富、言語和情感內斂的非常真實的人。不知道是因為女主角不善於言語,或是我自己受困於日語與法文字幕之間,對於臺詞,我沒有太多的印象,但是對於女主角在各種空間之中怎麼去移動,怎麼在關係之中移動,怎麼露出一些難以定義的表情、做出一些難以揣測的動作,倒是非常地印象深刻。在一點點的浪漫化之上,是非常驚人的真實感,確實很有可能有這麼一個人是這樣地生活著。
關於語言、還有跨國養育的小孩,日本漫畫家売野機子的<<ありす、宇宙までも>>描寫並且說明了同時能夠使用數種語言,但是缺乏任何一項能夠完整表達絕大部分事物的語言的話,就會時常遇到用哪一個語言都會難以完全理解、難以表達的時刻出現,可是不論是自己或是身邊的人都不必然能夠體會並察覺他們世界裡不同語言層層相疊之間的縫隙。於是看似多語,實則失語。
艾諾拉(Anora) by Sean Baker
故事圍繞著一個從事色情行業的女子,意外地和富豪之子結了婚,意外地展開了一場深夜的公路之旅。即使在戲劇化、瘋狂的情境下,人與人之間依然有可能相對真誠、相對赤裸地互相理解,並且建構起某種程度的信賴與尊重。有點讓我想到Between the Temples(法文譯名: Clara et Moi) by Nathan Silver或許同樣觸及了類似的核心問題?Between the Temples接近片尾的餐桌戲,很好地解釋了不理性、不務實但是非如此不可的美麗。
小說:
Kudos by Rachel Cusk
對照傳統小說,顯得更像是用對話方式呈現的短篇小說集。那些產生對話的地點跟脈絡,與對話之中的故事,產生了一些有趣的化學作用。對話之中的故事都微妙地保持在中性的灰色地帶,很難讓人察覺作者是否有意做出任何評價。而且,許多對話的空間場景都像是隱喻,簡潔地勾勒出必要的風景。關於這本小說,有許多段落都非常讓人喜愛,圍繞著作家的社交場景、在這些場合會遇到的人生百態。其中出版商提到,現在流行的小說多少都有點作者自我揭露、讀者窺視的意涵存在,或許這樣才會讓讀者感受到某種程度的真實。這本小說,或許也是。
Second Place by Rachel Cusk
描寫了一個作家和一個畫家之間的權力拉扯,還有作家自身的配偶關係和母女關係。故事的場景在海邊,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美麗的畫作,但是過程本身倒是痛苦、赤裸而又笨拙。一個人如何將自己的期待投射於他人身上,又如何因此而受傷,在書中不同的關係裡都屢屢遭受考驗。主角在養育女兒的時候,想著自己當女兒時的經驗;在和第二任丈夫生活的同時思考著第一任丈夫;名義上是邀請畫家來看海,心裡好奇著畫家會畫出怎樣的自己或是自己的生活。主角有著強烈的比較心、競爭意識和崇拜心,並且坦誠地記錄著這些情感的起落。
‘how the human capacity for receptivity is a kind of birthright, an asset given to us in the moment of our creation by which we are intended to regulate the currency of our souls. Unless we give back to life as much as we take from it, this faculty will fail us sooner or later.’
by Rachel Cusk
這段摘錄的後續裡,作家表示她從世界得到了那麼多的刺激,卻並不確定自己能夠等比例地給予世界刺激。我覺得這個想像中的交換機制非常有趣,我也時常得到刺激,但不必然能夠以任何可見的形式回饋予世界,而我並不確定作家的假設是否存在,也許接受刺激與輸出刺激的機制是各自獨立並且互不影響的,又或者根本無從換算。
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by Hanya Yanagihara
因為要推薦一本小說給朋友,於是自己講著講著也想再看一遍,於是再看了一遍的自己。如果只能看一本小說的話,或許就看這本吧。
因為要推薦一本小說給朋友,於是自己講著講著也想再看一遍,於是再看了一遍的自己。如果只能看一本小說的話,或許就看這本吧。
至少讀了整整兩遍的我,終於可以開始理解那些角色的選擇對其自身都有意義,終於可以尊重他們那些不完美也不理性的堅持。這本書,對我而言,並不是在講友情,也不能說是在講愛情,更像是在講一個人怎麼用自己的敘事方式去接受世界給予他的一切,他怎麼去從中選擇,他怎麼去解讀,他怎麼去相信他人,在這些過程中他怎麼學會用別人的眼睛看待自己。有趣的事情是,試著去理解你最不喜歡、最不理解的角色為何如此,或許能讓你稍微多理解自己一些,因為只有不願意承認的相似會使人深深地痛苦而進而否定對方的正當性,但是相異會讓你可以爽快地理解並且接受。
這些是我在2024年的巴黎看過的一些喜歡的電影和小說。
要遇到喜歡的事物,需要時間也需要運氣,但或許更需要的是,持續給自己試誤的機會。
也許是十分之一的機率,也許是十五分之一,也許是三十分之一,也許是百分之一。
我希望能夠持續遇見有時候有理由,有時候沒有理由地喜歡的事物。
在那些時刻,遠方的樹都在盛開。
希望你也能持續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