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乘戀愛第二季第一集&第二集:淺談不同性別的年齡刻板印象

有鑒於我並不是一個猜得到配對或是成員心之所向的人,再加上製作組精美的剪輯,我只針對目前公佈的第一對討論。

以目前有限的資訊而言,女生是相當討人厭的。首先,兩個人分手的原因似乎可以高度歸咎於女生。再來,男生分手後沒有交過任何一任女友,女生卻先後交往了兩任,但卻在上節目的時候,把男生找回來一起上節目。整體來說,讓人不禁會去想,女生是不是擺明了把男生當成備胎,想要盡可能地確保在整個節目當中至少有一個人會是比較喜歡自己的。

再靠近一些的話,從個別訪談和書信的內容,可以觀察到男生至少在當時對女生是非常深情,也因為分手受到了相當嚴重的傷害。女生甚至是在交往的時候會不斷去詢問男生喜不喜歡自己,要求男生不只要給出肯定的答覆,還要每次都不一樣,變著花樣告白。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女生是異常地難搞,男生是異常地配合度高,最後還被悲慘地分手。

按照女生的劇本來說,男生必然會繼續保持低姿態,繼續迷戀著她,但至少在前兩集的內容看來,男生雖然很難說是已經完全走了出來,但卻沒有像女生所期待的那樣直接明白地繼續喜歡著她。在原則上兩個人的個性和整體條件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最最簡單且直觀的原因,就是隨著年齡所產生的加減分。

在女性必然要生小孩的前提來看,女性的(生育)價值就會隨著年齡而遞減,相較之下,男性卻會累積更多的社會資本,整體來說,男性的(生育)價值不會隨著年齡而遞減,正常情況下甚至會上升。這樣的觀念在兩性書籍<<別拿男人不當動物 : 用生物學X社會學X進化心理學,解開完美愛情的祕密>>還有浪漫愛情電影<<婚禮三人行>>當中,都有提到。先不去討論這樣的觀念是否與每個人都相符,顯然在某種社會框架之下,這樣的觀念還是很多人的常識。

如果第一對前戀人的男生和女生都懷抱著這樣的框架在行動的話,可以試著分別討論兩者的前後心態變化如下:

之前的男生:這女生是女神(系花),能夠和她交往的我真的是太幸運了。因此不管她如何難搞,我都要全心全意地配合,因為我就是很喜歡她。

之後的男生:這女生在我現在遇到過的人當中,雖然我還是很喜歡她,但她其實也已經沒有那麼女神了。如果她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沒有跟後面交往的對象長長久久呢?是因為什麼原因分手的呢?而且那個時候用這樣的方式跟我分手,我的朋友都覺得是女生的問題,如果我又跟她復合,也是有可能再來一次,我真的有需要再試一次嗎?

之前的女生:在所有喜歡我的男生當中,這是配合度最高的那一個。但是當我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配合度也不算什麼,我就是要選擇更好的那一個,因為我值得。

之後的女生:明明是選了更好的那一個,為什麼現在的我沒有過得更好呢?連那個時候我隨隨便便就放棄的選擇,現在也在猶豫要不要選擇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是做錯了什麼嗎?難道我已經過了我的最高峰了嗎?如果我真的已經過了最高峰的話,我是不是應該把握機會,留著這一個也好呢?

如果上述的心態屬實的話,兩個人都是在用外在條件也好、社會眼光也罷在選擇伴侶的,那麼談戀愛與否,就變成確認雙方是否條件相當、成交與否的問題。而且一旦使用這樣的觀點,在某個時間點以前,女生會對男生挑挑撿撿,在某個時間點以後,男生會對女生挑挑撿撿。怎麼樣都有點不把人當人看的意思存在。

比較理想的情況可能是,不絕對地把自己的價值和是否生育劃上等號,不完全依賴自己的伴侶帶給自己的社會地位、金錢等資本,成為一個可以獨立的人、可以照顧自己和別人的人,再去討論那要選擇誰成為自己的伴侶。

對於生育這件事的執著,是刻在基因裡的,是動物性的,是整個人類社群繼續下去的理由,要去對抗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定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夠接受多少、拒絕多少,也端看自己的機緣、資本和運氣。但是當自己用這樣的觀念去挑選別人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天,你也有可能會成為被挑選的那一邊。那麼試著把人當人看,試著去真正地認識這個人,而不是把這個人打分數,或許比較容易有機會讓自己遇見一個,能夠把人當人看的對象。

回過頭來講<<換乘戀愛>>做為一個戀愛實境節目,其實體現的並不是所謂浪漫、美好的愛情,更多的是殘酷、迷惘和執著。到底有沒有調整好自己對於過去的解讀?有沒有找到自己對於自己的定義和定位?對於未來是害怕還是期待?這些問題都會因為一個活生生的過去的選擇在你身邊晃來晃去而不斷地刺激著每個成員的心。

在這樣一個非常非常小的世界裡,要剛剛好遇見適合自己的下一個人的機率非常非常地小。但是要不被自己的競爭心淹沒,當一個清醒而明智的人卻是非常非常地難。要怎麼樣說服自己,過去的選擇是正確的?要怎麼樣讓過去的戀人後悔錯過了現在的自己?要怎麼樣讓現在的自己確信自己過得比過去的自己好?這些問題卻是怎麼也躲不開的,因此每個人都在跟過去的自己拔河,想要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也因為這樣<<換乘戀愛>>非常非常地有趣,極其現實,也極其夢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