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邊的馴獸師:我們只是叫做「人類」的動物,不如好好訓練彼此吧?

我們常常忘記,人類也不過只是隻動物。而不論是親愛的家人、情人、朋友、同事或老闆,甚至是自己,當我們再怎麼講、再怎麼懲罰對方,都無法與其好好相處的時候,是不是放棄我們心中那個講理、聽話、冷靜且合理的人類假設,試著把對方或是自己重新當成一隻動物來思考?如果眼前這個人是隻動物,我們可以如何訓練牠?

請放心,這本書裡講的訓練方式與戴高禮帽、揮舞著鞭子的人類無關,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鞭子與胡蘿蔔。<<枕邊的馴獸師>>(下稱本書),是一本極度個人化的心得筆記,書寫作者Amy Sutherland花了整整一年,貼身觀察訓練師如何不使用語言,而能夠訓練大如鯨魚小如天竺鼠的動物們,做到訓練師所期待的行為,進而開始好奇自己能不能把同樣的方式用在親愛的老公身上,或者說是自己身上,意外得到兩隻叫做「人類」、更加快樂且平靜的動物。

一切都從訓練師如何訓練動物開始。

訓練動物時的心態,和我們如何對待同類很不一樣。我們沒有辦法跟動物講道理,我們不會因為事先和一隻狗說明過看醫生的好處,便期待牠一路不吵不鬧、乖乖把肚皮露出來;我們不會對於躲在池子底部逃避訓練的海豚吼叫或不給牠晚飯吃,而期待牠在池子底好好反省自己的行為,可我們卻常常這樣對待不想看病的孩子,還有翹課的青少年。

「我認為人類是很草率的,因為我們可以在事後為自己辯白,用另一種方式向同為高等靈長類的同伴解釋或道歉,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可沒有事後解釋這檔事。倘若訓練師抓錯了時機,原本是海豚跳躍的,卻搞成了要牠翻身,他們可不能對這位海洋朋友說:『喔,天啊,真抱歉,我的意思是......』如果訓練師太急於親近而使動物焦躁,他也沒辦法解釋這是因為想和牠做朋友;跌落到大型貓科動物跟前時,訓練師也無法和牠解釋這是個意外,本人可不是你的食物。」(引自本書第62頁至第63頁)

我們身為能夠使用語言的動物,常常利用語言來逃避我們的行為實際造成的反應。我們以為只要把道理講明白,對方自然而然就會做到,而現實往往並非如此。那麼,如果把對方當成不會講話的動物,甚至是把對方當成殺人鯨,我們要如何開始訓練呢?

首先,訓練師要理解並尊重這隻特定動物本來的樣子,知道有那些是可以改變的,又有那些是難以動搖,而沒有必要加以訓練。例如,我們不會想在中午的時候把夜行性動物叫醒,或者是訓練大象原地跳躍,要順著動物既有的特性及能力去訂出專屬於這隻動物的目標。

接著,把目標分成漸進的步驟,在這隻動物做到的時候,立即給予獎勵,在沒有做到的時候,不給出任何反應。因為動物對於自己的行為會讓訓練師做出什麼反應相當敏感,牠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會有自己的解讀,並決定自己要強化哪一個行為,而僅僅是沒有反應就足以讓牠不再強化不必要的行為。在訓練的過程中,原則上沒有任何懲罰。因為訓練是建立在動物和訓練師之間的信任關係之上,而懲罰並不能夠建立信任,也不能夠讓動物願意主動、積極地嘗試新動作。從動物的角度出發,事情是這樣的:「動物做某件事後,可能得到獎勵,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只要沒有處罰,動物不會失去什麼,因此沒有道理不相信訓練師。」(引自本書第121頁)

對於動物來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訓練。而我們對於身邊的人所做出的反應,不也是一種訓練嗎?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認真地去觀察我們稱作「家人、情人、朋友、同事或老闆」的動物,看看我們在不經意之中如何把牠們訓練成今天的樣子?

訓練並不是一種單向關係,而是一種合作關係。我們藉由試探彼此的反應去找到更好的互動方式。因為身為人類的我們,是那麼容易地覺得別人和我們一樣,那麼容易地覺得做到是理所當然的,而做不到又是故意且值得懲罰的,所以我們用無止盡的爭吵、沒有效果的懲罰,讓彼此的關係惡化。

如果訓練師能和獅子、殺人鯨還有大象合作,那麼我們身邊的哺乳類沒有利爪、尖齒或是巨大且沈重的身軀,我們怎麼會不能和牠好好合作呢?只要你願意開始觀察這是一隻怎樣的動物、設定目標,並且堅定地給予適當的反應,那麼你也可以和這隻稱作「家人、情人、朋友、同事或老闆」的動物好好相處。

書籍資訊
書名:《枕邊的馴獸師:動物訓練王國教會我如何愛與生活》 What Shamu Taught Me About Life, Love, and Marriage
作者: 愛咪.桑德蘭(Amy Sutherland)
出版:方言文化

日期:200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