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前二分之一會更好的走向荒野
走向荒野的開場非常精煉速用一個主婦的視角,介紹了她的家庭和她所面對的困境。並且隨著她越來越靠近當天的事件,張力也漸漸堆疊,終至滿溢。她於是一個人走向荒野,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她不斷地在荒野上承受各種風吹雨打,故事也在她各種冒險之中經歷了起承轉。但就可惜在這個轉。她在這個轉之後,不再承擔風險了,進入一個更為巨大的災難性後倖存的老人的思想上的荒野。作者試圖把格局拉大,把問題抽象化,但失敗了。誠然,家庭式的磨難和災難式的磨難都是磨難,但不只是規模的不同,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個對比和事件的開展無法讓讀者接受,我們一路追隨的主角突然之間軟化並停頓了。她是否願意離開荒野,更白話地說,她是否願意回歸家庭都不是這個故事成敗與否的關鍵點。關鍵在於她經歷了什麼,還有為什麼。
而這個故事問了個很好的問題,卻無法很好地回答。
如果把山岡先生的角色抽換掉,甚至捨棄,我想都會是一個更好的故事。
山岡先生自己有自己的故事,與家庭主婦的荒野無關,他們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會更好。
她不斷地在荒野上承受各種風吹雨打,故事也在她各種冒險之中經歷了起承轉。但就可惜在這個轉。她在這個轉之後,不再承擔風險了,進入一個更為巨大的災難性後倖存的老人的思想上的荒野。作者試圖把格局拉大,把問題抽象化,但失敗了。誠然,家庭式的磨難和災難式的磨難都是磨難,但不只是規模的不同,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個對比和事件的開展無法讓讀者接受,我們一路追隨的主角突然之間軟化並停頓了。她是否願意離開荒野,更白話地說,她是否願意回歸家庭都不是這個故事成敗與否的關鍵點。關鍵在於她經歷了什麼,還有為什麼。
而這個故事問了個很好的問題,卻無法很好地回答。
如果把山岡先生的角色抽換掉,甚至捨棄,我想都會是一個更好的故事。
山岡先生自己有自己的故事,與家庭主婦的荒野無關,他們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會更好。
留言
張貼留言